为江苏乡村振兴守好“基因库”
赵涵
我是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也是一名无党派人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一重要论断已成为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识。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品格的政治热潮。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无党派人士,我认为我们的使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人民谋幸福,在江苏省委的领导下为江苏农业振兴作贡献。
一、不忘初心,将科研工作融入历史使命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农村面临大面积更新改造,大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甚至灭绝。不少祖辈一直种植的特色作物由于商业化品种大规模推广而面临绝种危机,许多儿时的味道、舌尖上的记忆逐渐离我们远去。种质资源的替代或丧失,随之产生的是遗传多样性的减少,进而会导致作物遗传的脆弱性和病虫等自然灾害的爆发,从而造成农业损失。
为守好江苏农村宝贵植物的“基因库”,我们大力开展了地方种质资源抢救性的收集和保护工作。经过三代科研人的共同努力,目前资源库已收集、保存材料近60000份,江苏农村、农业资源得到了及时保护和有效传承。在外行看来,我们是当代“城市农民”,风餐露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寻常事,冬天在海南加代,夏天在南京鉴定,白天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晚上回到实验室继续做样品分析更是家常便饭,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中。我们不厌其烦的给每份收集到的材料标记上DNA身份证,让这些材料能得到及时利用,让优良基因能得以及时挖掘。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这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科研工作,一定能结出香气四溢的硕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利用我们收集的材料,育成的江苏最好吃的大米、特种甜糯玉米和全世界最具赤霉病抗性的高产小麦、各种优质美味的蔬菜水果正层出不穷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老百姓的餐桌上。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肯定,一代代农业人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也更加艰巨和光荣。我坚信,只有将科研使命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中,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为人民谋幸福,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我们的工作才充满意义!
二、牢记使命,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
在美国留学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祖国才是我们真正的依靠。回国后,我时常警醒自己,要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要早日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农业核心技术,为祖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不来的。种质资源的研究同样需要核心技术,经过近8年的不断努力,我们研发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法和材料,并利用研发的生物技术学方法创制鉴定了大量突变体材料和优异基因聚合的优良桥梁亲本,为我国的基因发掘利用插上了翅膀,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品种保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农业科研者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作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一份子和一名无党派人士,必须责无旁贷、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要用实际行动和科研成就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回馈这一伟大的时代。
(来源:江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