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设机构
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 邮编

    210014

  • 电话

    025-84390297

种质资源保护团队
点击数:

一、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运行管理,承担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安全保存、繁殖鉴定、编目管理和共享分发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围绕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开展种子衰老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

二、研究方向

1. 种子发育、衰老机理与安全保藏;

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完整性保护;

3. 种质资源分子、表型数据挖掘与共享。

三、团队组成

团队首席:颜伟

团队成员:狄佳春、杨欣、朱银、孟珊、徐婷婷、朱小品、郭春滨、邹淑琼、杨雪、覃翠华、熊爱纲

四、主要科研项目

1.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江苏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6-2023

2.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江苏分库运行服务,国家科技资源平台,2020-2023

3.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种项目,江苏省种业振兴,2021-2023

4.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运行服务,江苏省科技资源平台,2017-2023

5.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江苏子平台运行服务,国家科技资源平台,2017-2019

6.大麦耐盐候选基因鉴定及耐盐功能标记开发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2023

7.太湖流域粳稻资源耐穗发芽关键基因挖掘与利用创新,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2024

8.基于优异单倍型的“耐盐码”开发及其在大麦耐盐品种筛选中的应用,江苏省自主创新资金,2022-2024

9.江苏省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评价,江苏省自主创新资金,2020-2022

五、代表性成果

1.平台建设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江苏子平台(科技部)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苏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平台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科技厅)

江苏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种质资源5.9万余份,涉及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玉米等56种作物,包含 56 种作物,14科,56属,96种;开发了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表型数据库、分子指纹数据库,设计并开通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jagis. jaas.ac.cn),提供种质资源远程查询和网上预定服务,平台查询服务已突破7.4万人次,累计向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近300家科研育种单位提供种质材料5万余份次,在推动品种创新、作物科研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连续多年在省级种质资源库圃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2.获奖成果

 


3.论文

[1]孟珊,徐婷婷,朱小品,狄佳春,朱银,杨欣,邹淑琼,杨雪,覃翠华,颜伟*,江苏大豆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24 (2) : 419-436

[2]杨欣,朱银,狄佳春,徐婷婷,孟珊,朱小品,颜伟*,江苏作物种质资源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24(1):194-202

[3]孟珊,狄佳春,苏彩霞,朱银,徐婷婷,朱小品,杨欣,邹淑琼,汪巧玲,颜伟*,江苏省扁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22(5):1258-1272

[4]朱银,邹淑琼,汪巧玲,颜伟*,杨欣,狄佳春,徐婷婷,宋锦花,江苏省乡土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江苏农业科学 2021,49(19):19-23

[5]杨欣,朱银,狄佳春,徐婷婷,汪巧玲,邹淑琼,颜伟*,江苏农业种质资源平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22(2):309-316

[6]颜伟,高度重视种质资源 夯实现代种业发展基础,群众决策咨询版,2021(10):33-35

[7]李春宏,狄佳春,颜伟*,郭文琦,朱银,殷剑美,王立,韩晓勇,蒋璐,张培通*,江苏省高粱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多样性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21(5):1175-1185

[8]颜伟,杨欣,朱银,狄佳春,徐婷婷,蔡士宾,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江苏农业科学,2020 ,48 (15):52-57

[9]徐婷婷,汪巧玲,邹淑琼等,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麦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作物学报,2020,46(9):1340-1355。

[10]徐婷婷,王永军,狄佳春,孙苏阳,蔡士宾,汪巧玲,邹淑琼,朱银,杨欣,颜伟,小麦抗赤霉病鉴定及其抗病基因的检测,麦类作物学报,2019,39(11): 1301-1308。

[11]Tingting Xu, Shan Meng, Xiaopin Zhu, Jiachun Di, Yin Zhu, Xin Yang, Wei Yan* , Integrated GWAS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 the candidate salt-responding genes regulating Na+/K+ balance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3, 13:1004477, doi:10.3389/fpls.2022.1004477

[12]Haobing Li*, Guangdeng Chen, Wei Yan,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arley 3H semi-dwarf genes. PloS one, 2015,10(3), e0120558

[13]Guangdeng Chen, Wei Yan, Yaxi Liu, Yuming Wei, Meixue Zhou, You-Liang Zheng, John M Manners, Chunji Liu*, The non-gibber ellic acid-responsive semi- dwarfing gene 2 uzu affects Fusarium crown rot resistance in barley, BMC Plant Biol,2014,10.1186/1471-2229-14-22

[14]Yan W, Li HB, Cai SB, Ma HX, Rebetzke, GJ, Liu CJ*, Effects of plant height on type I and type II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in wheat, Plant Pathology, 2011, 60(3): 506-512

[15]Li HB, Yan W, Liu GR, Wen SM, Liu CJ*,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conferring tan spot resistance in the bread wheat variety Ernie, Theoretical & Applied Genetics, 2011 , 122 (2) :395-403

4.其他成果

[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封闭式恒温干燥设备

[2]地方标准——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保存技术规程

[3]软件著作权——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4]软件著作权——江苏省农作物品种系谱追溯系统

[5]软件著作权——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

[6]软件著作权——关键目标性状数据库软件

六、对外合作与交流

国内:近年来团队依托承担课题和相关平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等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美国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NGRL)、美国国家遗传资源保存中心(NCGRP)等国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联系,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研究。